应急预案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应急预案

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

发布时间:2020-03-17 00:00   点击量:7

在县卫生局统一领导下,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、救治小组。实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、责任追究制,明确任务,目标和责任。
(一)职责分工
1、领导小组职责:负责手足口病防控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,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手足口病应急方案 。
2、救治小组职责:负责本院手足口病例的上报、宣教、治疗、护理、消毒隔离的工作。
3、疫情管理员职责:负责我院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、汇总和上报;检查、督导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,开展对幼儿园手足口病知识培训。
4、儿科急诊:负责每天下午 5 时至次时 8 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、诊断、报告、转诊、隔离治疗、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。
5、儿科门诊:负责每天早上 8 时至下午 5 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、诊断、报告、转诊、隔离治疗、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。
(二)监测报告
1、各相关科室要按照要求开展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工作。本院首诊医师、疫情管理员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。
2、设置发热门诊。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,科学设置手足口病的监测,各相关科室要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查。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。
3、在发生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时,进行日报告;诊断的手足口病要在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。一旦出现暴发疫情,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疫情分级标准时,要按照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》要求,在 2 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。 首诊医师、疫情管理员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。首诊医师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、准确地报告手足口病及其处置情况。不得迟报、乱报和隐瞒疫
情。
(三)对策措施
1、暴发疫情控制措施
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,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。做好儿童个人、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。
⑴控制传染源
①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,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实行医学观察,严格管理传染源。该病的潜伏期为 2~7 天,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流行期间,患者为主要传染源。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;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,破溃时病毒溢出;病后数周,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。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;隔离期限为临床症状消失后 7 天。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,杜绝院内感染;对住院治疗的
患者,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,强化洗消措施;对居家观察的密切接触者,进行电话跟踪和随访。      ②儿科医护人员要积极救治病人。要不断总结诊治经验,提高临床救治水平,同时,积极配合疾控部门作好流行病学调查、消毒隔离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。要严格掌握手足口病病例治愈标准,防止疫情扩散。完善诊疗记录。建立、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,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、认真填写,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、家长姓名和电话,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。
⑵切断传播途径
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,切断传播途径。对于患者的用品、衣物、呕吐物、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;
(3)开展健康教育,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以多种宣传形式,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,引导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,对儿童玩具、餐具、衣物、用品要经常消毒,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,养成良好的
卫生习惯。
附:
领导小组成员名单
组 长:张勇(院长)
副组长:周克水(副院长)
组 员:王丽(医务科副主任)、李乃刚(医务科副主任)
救治小组成员名单
组 长:周克水(副院长)
副组长:王宁(儿科主任)、崔红学(儿科护士长)
组 员:高 科 宋明卫 明丽果 高 宇 邵 蒙 宋淑云 高雯雯 田程程 刘淑娟 杨萍萍